中華名族是世界上冶鐵煉鋼的國家,我們的祖先遠在3000年前就掌握了一些冶鐵、煉鋼、鑄鍛和熱處理的技藝,比歐洲各國要早1700多年,對世界文明與人類進步作出過重要的貢獻。
鋼鐵對于現代化的工農業生產、交通運輸、國防乃至人民生活來說,已成為基本重要的材料。當前,盡管各種新型的無機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已得到很大發展。但從生產成本、廣泛的適用性能等方面來看,它們還遠遠不能取代鋼鐵。因此鋼鐵的生產能力仍不失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。鋼鐵材料之所以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是因為鐵礦礦藏集中,貯藏量大,開采、冶煉比較經濟,鋼鐵半成品冷、熱變形能力強。制成品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(強度,塑性及抗沖擊能力)和加工性能(切削,焊接、冷變形等)。但是與硅酸材料、高分子合成材料及某些有色金屬相比,它的缺點是:在大氣或酸、堿、鹽等各種介質條件下,易于因腐蝕而失重損耗,乃至完全破壞。
不銹鋼的種類
不銹鋼可以按用途、化學成分及金相組織來大體分類。
以奧氏體系類的鋼由18%鉻-8%鎳為基本組成,各元素的加入量變化的不同,而開發各種用途的鋼種。以化學成分分類:
1.CR系列:鐵素體系列、馬氏體系列
2.CR-NI系列:奧氏體系列,異常系列,析出硬化系列。
以金相組織的分類:
1.奧氏體不銹鋼
2.鐵素體不銹鋼
3.馬氏體不銹鋼
4.雙相不銹鋼
5.沉淀硬化不銹鋼